当前位置:老域名便宜出售资讯这家成都民企的“野心”:192颗卫星组星座
这家成都民企的“野心”:192颗卫星组星座
2022-09-12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赵宏杰

AI卫星“科幻世界号”发射现场

一个朝气十足的团队

一年半的时间内,人员规模已经突破了80人,整个团队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主要的联合创始人都来自中国航天科技“国家队”

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这家成立于2018年5月的公司,已顺利完成了6次太空任务,研制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其中包括全球首颗AI卫星“科幻世界号”

一幅值得期待的蓝图

计划用3-5年建设一个192颗对地观测卫星星座,提供防务级、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等多层级卫星网络的产品及服务

去年12月,一颗名为“科幻世界号”的AI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颗属于科幻迷们自己的卫星由一家来自成都的民营航天企业参与联合研制。

昨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宏杰位于成都高新区菁蓉汇的办公室。办公桌一侧摆放着《卫星设计学》《世界航天发展报告》《卫星轨道》等专业书籍,赵宏杰身后的架子上还摞着《三体》等科幻作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叶燕曾那迦

1年半团队发展到80多人“科幻世界号”一飞冲天

据悉,截至去年12月,这家成立于2018年5月的公司已顺利完成了6次太空任务,研制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其中包括全球首颗AI卫星。

目前中国的航天发射场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处。“我们发射的都是第一地球轨道卫星。”据赵宏杰介绍,国星宇航前5次发射任务都在酒泉执行,“科幻世界号”则是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我们成立一年半的时间,从人员规模上来说,目前已经突破了80人。”赵宏杰说,整个团队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是一群年轻的航天人。

也正是因为这群年轻人对科幻、对宇宙的热情,促成了“科幻世界号”的诞生。“能和《科幻世界》合作,令我们很多人都很兴奋。”赵宏杰指指身后的《科幻世界》杂志说,“就像我,从小就只买《科幻世界》和《体育周刊》两本杂志。”

去年11月,国星宇航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成都)科幻大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科幻世界号”AI卫星,在IP合作、项目运营、产品开发、内容共建、公益教育等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合作。一个月后,在刘慈欣、何夕、谢云宁、宝树、杨晚晴等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的见证下,“科幻世界号”一飞冲天。

为什么扎根成都?

抢占西南市场空缺

谈起创业初心,赵宏杰表示:“我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本硕博都学通信工程,毕业以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直从事航天科技研发工作。”团队里的另外几位联合创始人也多和他一样,原本工作于“国家队”。

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这让像赵宏杰这样想要更大个人发挥舞台的航天人才有了更多选择。

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到成都呢?他表示,是在人才、市场、产业配套综合考量下,公司决定落地成都。其实,在航天人才储备方面,成都相比北京、上海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立足成都,对于企业在西南市场的开拓,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西南这块市场基本上是空白。”

同时,四川省、成都市和高新区在公司创业初期都给予场地租金减免、“蓉漂计划”等鼓励支持,让这家年轻的公司迅速成长。“2018年刚成立时,我们还在楼上一家孵化器里的60平方米的区域内办公,现在我们拥有整整两层的办公区域了。”他说。

3-5年发射192颗卫星

望成为成都产业龙头

从国家顶层设计而言,商业航天跟国家航天相辅相成,国家航天把重大航天器推往高精尖的发展方向,商业航天则去承担更低成本、回报率更高、更贴近人民生活的航天任务,如遥感卫星多星组网等。

“商业航天产业在成都的发展算是刚刚起步。”对于发展前景,赵宏杰比较乐观。成都虽然还没有商业航天的龙头企业,但本地的军工、航空、加工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都较为齐全,具备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土壤。

据悉,国星宇航通过攻克单星智能化、多星网络化等关键技术,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全球首创全栈AI卫星网络和THz星间通信网络技术体系,形成防务级、城市级、行业级、消费级等多层级卫星网络的产品及服务。国星宇航计划用3-5年建设一个192颗对地观测卫星星座。